原告楊某義與被告劉某更、劉某平繼承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(shū)

實(shí)務(wù)研究589字數 1036閱讀模式

聞喜縣人民法院

民事一審判決書(shū)

繼承糾紛(2021)晉0823民初1074號

原告:楊某義,男,1946年12月18日出生,漢族,聞喜縣居民。
委托訴訟代理人:尹某楠、張某琴,山西**律師事務(wù)所律師。
被告:劉某更(又名劉某剛),男,1975年10月15日出生,漢族,聞喜縣居民。
被告:劉某平,男,1980年12月8日出生,漢族,聞喜縣居民。

本院經(jīng)審理認定事實(shí)如下:原告楊某義和二被告母親馮某姣經(jīng)人介紹后于1993年農歷4月13日依風(fēng)俗結婚,原告楊某義到被告馮某姣家生活,二人均系再婚,未辦理結婚登記。亦無(wú)生育?;楹?,原告楊某義與馮某姣及被告劉某更、劉某平一起共同生活。在原告與馮某姣共同生活期間,馮某姣在東畖底村信用代辦站存款24000元。2020年農歷7月,馮某姣去世;2020年農歷八月,原告楊某義生病住院后,被告劉某更將此款取出,原告楊某義出院后回到其兒子楊保金家生活。上述事實(shí),有原、被告當庭陳述在卷予以證實(shí)。

本院認為,原告楊某義與馮某姣于1994年2月1日前結婚,屬事實(shí)婚姻關(guān)系,故馮某姣名下的存款24000元為夫妻共同存款,馮某姣去世后,其中的二分之一即12000元應歸原告楊某義所有,剩余二分之一即12000元為馮某姣的遺產(chǎn),原告和二被告作為馮某姣的繼承人,應按每人各三分之一即4000元進(jìn)行繼承。綜上,被告劉某更應返還原告楊某義個(gè)人所有的12000元及繼承款4000元,共計16000元。因被告劉某平并未占有該訴爭的24000元,故對于原告楊某義對被告劉某平的訴請,本院不予支持。據此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一條、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、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、第一千一百三十條,《最高人民法院關(guān)于適用<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>婚姻家庭編》的解釋?zhuān)ㄒ唬┑谄邨l第(一)項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,判決如下:

一、被告劉某更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楊某義16000元。
二、駁回原告楊某義對被告劉某平的訴訟請求。
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(qián)義務(wù),應當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,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(wù)利息。
案件受理費200元,減半收取100元,由被告劉某更負擔。
如不服本判決,可在判決書(shū)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,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,上訴于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。

審判員許潔瑩
書(shū)記員張曉慧

2021-07-22

(本文來(lái)自于網(wǎng)絡(luò ),本網(wǎng)轉載出于學(xué)習之目的,相關(guān)人員如有異議可以短信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)